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秘書長助理馮妍擔任“深遠海三文魚產業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研討會”會議主持。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宋文華在致辭時指出,山東是漁業大省,2024年漁業經濟總產值4904億元,水產品總產量953萬噸。全省累計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71處,占全國的38%,建成重力式深水網箱2800余個,大型深遠海養殖裝備34臺(套),養殖水體近400萬立方米,“經海”“財金”“深藍”等一系列規模大、自動化程度高、技術先進的現代化養殖裝備在山東設計、建造并投入使用,為全國發展深遠海養殖探索了路徑、積累了經驗。當前,山東省以全產業鏈思維謀劃推進海洋漁業發展,將三文魚產業作為推動現代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積極探索“陸海接力”養殖新模式,開創了世界溫暖海域養殖三文魚的先河,2024年山東省自然海域養殖三文魚產量達到2000噸,三文魚產業正在從“試驗探索”轉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
大會開幕式上舉行了中國首家BAP認證海水虹鱒養殖基地授牌儀式。經海漁業是首次啟用《BAP海水鱒鮭類養殖標準2.4版》的中國企業,其“經海系列”深遠海網箱養殖虹鱒,成為中國首個取得BAP國際水產認證的海水虹鱒。這是中國深遠海養殖業接軌國際的重要里程碑,標志著我國海水魚類養殖在標準化、國際化進程中邁出關鍵一步,彰顯了中國水產企業在全球可持續水產養殖賽道上的競爭力。
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郭福元作《深遠海三文魚養殖產業鏈探索和實踐》主題演講。從“陸-海-島”產業鏈建設、養殖探索實踐、行業分析與展望三方面,與在座嘉賓分享經海如何通過裝備創新、海域資源整合和產學研合作,實現海水虹鱒規模化養殖與全鏈布局,打造“種業-養殖-加工-銷售”一體化產業鏈,為深遠海養殖業提供工業化范本。目前,經海漁業已在南隍城島海域投放8座深遠海智能網箱平臺,建成我國北方最大的深遠海養殖基地,并配套建成2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及1個省級海洋牧場,構建了集深遠海養殖、生態修復與漁業資源養護于一體的現代化海洋牧場體系。
在“深遠海三文魚品質保障體系構建”對話中,圍繞標準制定、質量監控和品牌認證展開,其中BAP國際水產認證中國區市場拓展總監王信以經海獲得中國首家BAP認證海水虹鱒養殖基地為例,闡述國際化標準如何提升產品信譽。
啟動儀式前,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作為產業領航企業,分別與山東城市服務職業學院西餐學院、煙臺市餐飲與住宿行業協會簽訂煙臺三文魚加工及餐飲應用戰略合作協議。與山東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煙臺海昌水產有限公司簽訂煙臺三文魚標準化產品供應體系戰略合作協議。以企業合作為支點,撬動“生產-加工-消費”全鏈路閉環,為品牌化奠定實業基礎。
此次別開生面的“煙臺三文魚”味覺盛宴中,真正引爆現場熱情的,是來自煙臺當地各知名酒店呈現的“煙臺三文魚”的“N種吃法”。齊魯名廚們各式“煙臺三文魚”美食作品,徹底顛覆嘉賓對單一食材的想象,不僅讓“煙臺三文魚”的金字招牌更加深入人心,也進一步放大了品牌聲量。
山東 · 煙臺
2025年7月2-4日
為進一步推動深遠海養殖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煙臺三文魚品牌影響力,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主辦,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三文魚分會、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設施漁業分會、煙臺市餐飲與住宿行業協會、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承辦的“2025深遠海養殖高質量發展大會暨深遠海三文魚產業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研討會”及同期活動“煙臺三文魚”美食展暨2025齊魯名廚交流大會在山東煙臺隆重舉行。本次活動匯聚國內政府機構相關主管部門及行業協會負責人、資深專家學者、企業代表、行業精英、餐飲企業代表等230余人,共同把脈深遠海養殖的前沿方向,分享漁業創新實踐經驗,全方位展現我國深遠海養殖產業的創新成果與發展潛力,并通過此次活動推動”煙臺三文魚“與省市餐飲和文旅產業的融合創新發展。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副會長任獻華擔任“2025深遠海養殖高質量發展大會”會議主持。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秘書長助理馮妍擔任“深遠海三文魚產業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研討會”會議主持。
產業基石01國家戰略下的山東擔當與煙臺使命
在大會開幕式上,參會領導嘉賓及漁業相關協會負責人發表致辭,從國家戰略把脈深遠海養殖方向,并強調山東和煙臺在深遠海養殖國家戰略中的關鍵角色。
煙臺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森對此次會議在煙臺召開表示熱烈歡迎。他表示,近年來,煙臺市依托海域資源、科技創新和裝備制造等優勢,累計建設深遠海養殖設施34座,養殖水體突破120萬立方米,年可產魚類1.5萬噸,其中三文魚養殖成為重要發展方向。未來煙臺市將進一步開拓三文魚養殖空間,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攻堅突破三文魚苗種供應短板;推動建設半潛式深遠海養殖網箱,試驗解決三文魚度夏難題;加強品牌宣傳推介,擴大煙臺三文魚市場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實施“三文魚萬噸計劃”,打造更具競爭力的三文魚產銷一體化基地。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我國深遠海養殖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階段性成就,在裝備技術領域,大型智能化養殖設施實現突破性應用,諸多先進裝備成為行業發展的有力支撐。煙臺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海洋漁業發展的前沿陣地,在我國深遠海養殖領域,做了大量的探索,非常值得借鑒。2021年,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和煙臺市人民政府在煙臺首次舉辦了中國深遠海養殖高質量發展研討會,來自全國的行業代表就探索深遠海綠色養殖模式,建設深遠海大型智能化養殖漁場展開了廣泛的交流探討。2024年的全國深遠海養殖三文魚大會,吸引了國內外同行的關注,并成為全國海水規模養殖三文魚的一大亮點。本次大會在煙臺召開,不僅是對過去幾年我國深遠海養殖發展成果的一次總結與展示,更是為穩步推進我國漁業現代化發展、建設漁業強國注入新的動力。期待煙臺繼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成為我國深遠海養殖高質量發展的標桿地域。
中國漁船漁機漁具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周長利在致辭中表示,當前我國深遠海養殖在裝備技術、養殖模式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功。巨型網箱、巨型圍欄、復合養殖平臺、養殖工船等養殖模式紛紛涌現,部分裝備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也面臨著產業鏈上下游協同不緊密等難題,如何構建深遠海養殖完整產業鏈與可持續發展仍需深入探索。建議從強化科技創新、完善產業標準、加強政策扶持、促進國際合作等四方面著力推進深遠海養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宋文華在致辭時指出,山東是漁業大省,2024年漁業經濟總產值4904億元,水產品總產量953萬噸。全省累計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71處,占全國的38%,建成重力式深水網箱2800余個,大型深遠海養殖裝備34臺(套),養殖水體近400萬立方米,“經海”“財金”“深藍”等一系列規模大、自動化程度高、技術先進的現代化養殖裝備在山東設計、建造并投入使用,為全國發展深遠海養殖探索了路徑、積累了經驗。當前,山東省以全產業鏈思維謀劃推進海洋漁業發展,將三文魚產業作為推動現代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積極探索“陸海接力”養殖新模式,開創了世界溫暖海域養殖三文魚的先河,2024年山東省自然海域養殖三文魚產量達到2000噸,三文魚產業正在從“試驗探索”轉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
重點聚焦02中國首家BAP認證海水虹鱒養殖基地
大會開幕式上舉行了中國首家BAP認證海水虹鱒養殖基地授牌儀式。經海漁業是首次啟用《BAP海水鱒鮭類養殖標準2.4版》的中國企業,其“經海系列”深遠海網箱養殖虹鱒,成為中國首個取得BAP國際水產認證的海水虹鱒。這是中國深遠海養殖業接軌國際的重要里程碑,標志著我國海水魚類養殖在標準化、國際化進程中邁出關鍵一步,彰顯了中國水產企業在全球可持續水產養殖賽道上的競爭力。
產業權威03權威專家前沿洞察驅動產業創新
大會主旨報告聚焦深遠海養殖的核心議題,邀請權威專家分享政策、技術與產業趨勢,為煙臺三文魚產業提供戰略指引。
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中國水產學會副站長陳家勇作《深遠海養殖發展政策解讀》主旨報告。他提到,國家大力發展深遠海養殖,在優化水產養殖空間布局、促進海洋漁業轉型升級、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改善國民膳食結構、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促進鄉村振興聯農帶農、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值得關注的是,農業農村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深遠海養殖發展的意見》,作為我國首個深遠海養殖專項政策文件,《意見》按照“市場主導、科學布局、科技引領、綠色生態、安全生產”的工作思路,全產業鏈全環節推動深遠海養殖高質量發展,增加優質水產品供給,推動構建多元化的食物供給體系。
挪威技術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付世曉作《大規模深遠海養殖裝備發展與展望》主旨報告。付院士深入分析了我國深遠海網箱技術面臨的挑戰,包括在實尺度波流環境下網衣載荷的獲取,會直接決定網箱在極端海洋環境下的網衣系統的安全性;極端風浪條件下的坐底定位難題,關乎網箱在臺風天氣下的存亡;以及大型浮式網箱水彈性分析與系泊系統設計的復雜性,關乎網箱設計的安全性和經濟性。他認為,未來深遠海養殖的發展需要借助智能無人技術,突破深遠海養殖的技術瓶頸,打破“空間-感知-決策”三重壁壘,實現深遠海養殖的高效、安全和綠色可持續發展。
中國海洋大學教授董雙林作《我國鮭鱒魚類深遠海養殖進展、困境與創新》主旨報告。董雙林教授圍繞我國深遠海養殖的發展、三文魚深遠海養殖發展的困境、三文魚深遠海養殖的模式創新等內容進行介紹。他表示,目前我國海水鮭鱒魚類養殖正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協同,逐步突破魚種、成本和供給穩定性等瓶頸,推動產業向規模化、智能化、可持續化方向發展,實現提質增效與國際競爭力提升。
青島海洋食品營養與健康創新研究院研發部主任姜曉明作《深遠海養殖魚類綠色保鮮與高值加工技術裝備創新》主旨報告。他表示,深遠海養殖與傳統近海養殖相比,在水產品加工環節面臨更復雜的挑戰,這對加工技術、時效性、產業鏈協同等提出了特殊需求。目前,深遠海養殖產品銷售主要包括活魚、冰鮮產品和冷凍產品三種形式。超短時預處理、超低溫速凍、活體運輸保障等技術的突破,可實現深遠海養殖產品營養成分和水分的高效保留,接近原生鮮狀態,提升“營養-風味-質地”三重品質。
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郭福元作《深遠海三文魚養殖產業鏈探索和實踐》主題演講。從“陸-海-島”產業鏈建設、養殖探索實踐、行業分析與展望三方面,與在座嘉賓分享經海如何通過裝備創新、海域資源整合和產學研合作,實現海水虹鱒規模化養殖與全鏈布局,打造“種業-養殖-加工-銷售”一體化產業鏈,為深遠海養殖業提供工業化范本。目前,經海漁業已在南隍城島海域投放8座深遠海智能網箱平臺,建成我國北方最大的深遠海養殖基地,并配套建成2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及1個省級海洋牧場,構建了集深遠海養殖、生態修復與漁業資源養護于一體的現代化海洋牧場體系。
圓桌論壇03破局路徑與品質保障,共謀三文魚產業未來
下午進行的深遠海三文魚產業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研討會圓桌論壇,聚焦三文魚這一明星品種,展示深遠海三文魚養殖的最新成果。圓桌對話環節匯聚行業精英與專家,圍繞“深遠海三文魚養殖產業化破局路徑”與“深遠海三文魚品質保障體系構建”兩大核心議題展開討論,參會者在思想交鋒與深度交流中,共同探尋產業創新發展的新路徑。
在“深遠海三文魚養殖產業化破局路徑”對話中,嘉賓們聚焦種質創新、裝備優化和體系建設等方面,就如何降低風險、提升效率,為產業化破局提供可行方案。其中經海的“陸海接力”深遠海養殖模式引起參會嘉賓的廣泛關注。
在“深遠海三文魚品質保障體系構建”對話中,圍繞標準制定、質量監控和品牌認證展開,其中BAP國際水產認證中國區市場拓展總監王信以經海獲得中國首家BAP認證海水虹鱒養殖基地為例,闡述國際化標準如何提升產品信譽。
城市品牌05“鮮美煙臺”煙臺三文魚城市品牌啟動
作為大會的核心亮點,煙臺市商務局副局長曲寧、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霍海梅、中國飯店協會副會長金勇、煙臺市餐飲與住宿行業協會會長王洪海與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郭福元共同啟動“鮮美煙臺”煙臺三文魚城市品牌,以全產業鏈視角將“煙臺三文魚”納入城市品牌戰略體系,為“煙臺三文魚”產業發展注入強心劑。
煙臺市商務局副局長曲寧在活動致辭中表示,本次活動彰顯煙臺深耕藍色牧場的成果。“煙臺三文魚”依托深海養殖技術,正成長為城市美食新名片。作為“中國魯菜之都”,煙臺通過廚藝交流與創新菜品開發,將三文魚與魯菜傳統融合,培育特色名吃,煥發飲食文化新活力。活動依托“2025山東活力之夏消費季”,結合葡萄酒旅游等資源,打造國際化消費體驗。呼吁餐飲企業強化涉外服務能力,利用240小時過境免簽等新政,吸引國際客源,提升“煙臺三文魚”品牌全球影響力。
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霍海梅在致辭中表示,本次活動在煙臺召開,聚焦深遠海三文魚產業的創新與可持續發展。三文魚因其營養價值和多元應用,正成為餐飲業熱門食材,從高端料理到快餐場景均廣泛使用。中國烹飪協會強調需結合中國傳統烹飪技藝,開發具有本土特色的三文魚菜品,推動其在餐飲市場的普及。同時倡導綠色烹飪理念,減少浪費,保障食材健康安全。協會期待與水產行業深化合作,共同促進三文魚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消費升級和民生需求貢獻力量。煙臺作為活動舉辦地,為產業交流提供了重要平臺。
中國飯店協會副會長金勇在致辭中表示,此次舉辦的深遠海養殖高質量發展大會及同期“煙臺三文魚美食展”暨齊魯名廚交流大會,是推動三文魚產業創新的關鍵平臺。美食展集中展示三文魚新產品與烹飪成果,促進餐飲企業與水產企業合作,名廚交流活動則助力提升烹飪技藝與菜品研發能力。協會呼吁加強三文魚文化推廣,深化消費者對其營養價值的認知,并推動產業與旅游、文化融合,打造地方特色三文魚旅游品牌。煙臺三文魚正從高端餐飲走向家庭餐桌,需通過穩定供應鏈保障品質,滿足多樣化需求,共同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
啟動儀式前,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作為產業領航企業,分別與山東城市服務職業學院西餐學院、煙臺市餐飲與住宿行業協會簽訂煙臺三文魚加工及餐飲應用戰略合作協議。與山東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煙臺海昌水產有限公司簽訂煙臺三文魚標準化產品供應體系戰略合作協議。以企業合作為支點,撬動“生產-加工-消費”全鏈路閉環,為品牌化奠定實業基礎。
鮮美煙臺06“煙臺三文魚美食展”暨2025齊魯名廚交流大會
3日下午舉辦的“煙臺三文魚美食展”暨2025齊魯名廚交流大會,以沉浸式“煙臺三文魚”美食品鑒、全產業鏈對接、名廚技藝賦能三大維度,構建了三文魚從深海走向餐桌的品牌傳播生態圈。
此次別開生面的“煙臺三文魚”味覺盛宴中,真正引爆現場熱情的,是來自煙臺當地各知名酒店呈現的“煙臺三文魚”的“N種吃法”。齊魯名廚們各式“煙臺三文魚”美食作品,徹底顛覆嘉賓對單一食材的想象,不僅讓“煙臺三文魚”的金字招牌更加深入人心,也進一步放大了品牌聲量。
深海溯源07“煙臺三文魚”深海網箱溯源
7月4日,此次會議來自全國各地的與會嘉賓齊聚"國家一級海水水質"的南隍城島,開啟了一場"煙臺三文魚深海探秘之旅”。親歷“煙臺三文魚”——經海深海虹鱒生長深海秘境,更通過技術研討與鮮魚品鑒,向行業展示了中國深遠海養殖的標桿實力。
嘉賓們從蓬萊港啟程,在碧波浩渺的航程中,一場聚焦"優質海洋蛋白"的深度論壇拉開帷幕。
長島耕海海洋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毛新亮在活動致辭中表示,歡迎全國各地的嘉賓來到長島,未來愿與經海一道,誠邀大家共品、共推我們高品質的長島三文魚。依托長島得天獨厚的海洋牧場環境,打造中國生態漁業的品質典范。
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郭福元在講話中表示,經海網箱選址南隍城島海域,是因為這里高速高鹽純凈的海域是深海虹鱒生長的天然“溫床”。該海域鹽度超過32,一年有8個月水溫較低且穩定,該處以其清澈見底的國家一級海水水質和豐富的野生保護動物資源而聞名,好水才出好魚。
BAP國際水產認證中國區市場拓展總監王信作“國際水產認證助力耕海牧漁高質量發展”報告。
江蘇海洋大學海洋資源與環境系副主任馬曉娜作“深遠海養殖水環境質量監測與綜合評價”報告。
煙臺中集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總監王明作“藍益科”高純南極磷蝦油產品推介。
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營銷總監李鑫作”經海深海智能網箱產品產業化成果“報告。
4日中午,與會嘉賓到達經海公司運營的深海智能"海上牧場"——經海005號,并登程網箱,探秘深海虹鱒在30米水深養成的秘密——網箱搭載了智能監測、自動投喂、機器人洗網等設備,通過雷達和雙目掃測系統,對于魚的身長、體重都能實時掌握,從而實現精準喂養,并判斷本批次魚群是否達到上市售賣要求。
經海魚,刺身級。經海深海虹鱒是國家一類海水水質、高流速、低溫高鹽的環境下養成。且在蓬萊海關指導幫扶下,推動標準化生產,建立完善符合出口標準的全鏈條質量控制體系,定期對養殖水質、種苗及藥物殘留開展檢測,成功獲得對外出口資質。
隨著夜幕降臨,本次深遠海養殖高質量發展大會也圓滿落幕,本次大會的成功舉辦,筑牢了深遠海養殖高質量發展的根基。未來,經海將繼續以國家戰略為指引,推動深遠海養殖從“煙臺樣板”、“山東擔當”走向“全國標桿”。讓“煙臺三文魚”的金字招牌深入人心,書寫中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鮮美篇章。